监管频频发声 金融科技监管路线图浮现

12月25日, 2019  |  作者:   |  来源: 人民网

摘要:监管频频发声 金融科技监管路线图浮现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部门频频发声,释放金融科技严监管的强烈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杨柳近日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曁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指出,目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总体来看,经过近两年的集中整治,防风险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我国金融风险从前几年快速积累逐渐转向高位释放,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在防风险的工作中,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或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会上表示,今年人民银行推出金融发展三年规划,按照持牌经营、依法合规、权益保护、审慎原则,积极构建高效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来提高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守住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风险的成因,既有制度性、结构性因素,也有经济环境和外部冲击因素。”杨柳认为,宏观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深层原因,表现为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企业缺乏财务硬约束,市场缺乏出清机制,形成一批僵尸企业。

  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时,杨柳表示,下一步将在巩固前期攻坚战成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在稳增长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风险,增强金融治理能力,守住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底线。

  她表示,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升金融体系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精准处置重点机构风险,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

  与此同时,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完善金融机构管理,守住防范化解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压实地方政府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责任,妥善处置辖区内高风险金融机构。压实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稳妥化解局部性和结构性风险。

  杨柳还表示,将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加快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监管制度。积极探索以存款保险为平台,建立市场化、法制化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务实推动金融业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有中国特色

  李伟指出,金融与科技从来没有分开过,一直在相互作用,共同发展。金融科技现在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金融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特点:创新速度更快,不创新被淘汰,创新慢也会被淘汰;消费者对于金融创新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普惠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李伟称,今年央行推出金融科技发展三年规划,按照持牌经营、依法合规、权益保护、包容审慎原则,积极构建高效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旨在提高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此前,北京率先启动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创新监管工具,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创新发展环境。

  李伟表示,虽然没有把“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叫作“监管沙盒”,但与其他国家的“监管沙盒”有很多相同之处,都秉承着包容审慎监管的理念,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通过提供一个风险可控的真实市场,支持金融机构对创新产品进行探索和实践,及时发现、规避产品缺陷及风险隐患。

  他指出,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具有中国特色,在设计目标、参与者、监管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设计初衷是为了规范引导金融科技创新,充分释放科技驱动金融提质增效的潜能和活力。在监管模式上,我国的创新监管工具还引入了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于全生命周期,实施柔性监管。


寻找企业债务重组金融专家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