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监管】《2016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发布

01月04日, 2017  |  作者:   |  来源: 中国投资咨询网

摘要:日前,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6: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底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预期为2%-3%;与2015年相比,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规模将小幅增加。

预计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在2%-3%范围内

  报告分析认为,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业总资产208.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一季度银行业总负债19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较上季度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75%。目前产能过剩矛盾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和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恶化,预计2016年我国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在2%-3%范围内。

  全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1.5%的受访者认为与2015年相比,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规模将小幅增加,有39.6%的受访者认为将大幅增加,9.9%的受访者认为将持平,7.1%的受访者认为将小幅减少,1.9%的受访者认为将大幅减少。一季度银行业总资产208.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7%,一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约24.3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2.7%,较年初增加0.1个百分点。因此,报告预计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将小幅增加。

  “银行受经营范围和领域的限制,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比较单一,而资产管理公司可采取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贷款。所以,银行通过将不良资产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或者第三方来处置不良资产。我们预计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规模的上升,今年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规模也将小幅上升。”报告称。

  此外,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制造业。全部调查统计显示,48.6%的受访者认为2016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制造业,23.6%的受访者认为是煤炭等采掘业,16.5%的受访者认为是房地产企业,8.5%的受访者认为是批发零售业,2.8%的受访者认为是农林牧渔业。

  制造业的整体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制造业整体产能过剩、行业缺乏创新,而制造业是商业银行首要的贷款流向。2015年四大商业银行在制造业的不良率是全行业的2.6倍,几大股份制银行在制造业的不良率是全行业的2.1倍。因此,报告预计制造业将成为2016年不良资产的主要来源。

不良资产处置创新多种模式

  报告认为,随着不良资产市场处置方式更加多样化,近年来银行在卖断方式之外,也在不断寻求创新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如收益权的转让、与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社会投资人合作成立专门的产品合作处置不良资产、本金打折重组等方式,以规避银行单纯卖断在利润损失和绩效考核方面的弊端。

  调查显示,39.6%的受访者认为2016年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最有可能选择的方式是打包转让,26.7%的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最有可能选择的方式是结构化处置,18.9%的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可能选择依靠自身力量处置不良资产,14.9%的受访者认为商业银行最有可能选择委托第三方处置。

  报告指出,资产管理公司围绕银行的各类需求,强化产品设计种类的多样化,形成了重组收购、打折收购、过桥收购、通道业务等多种模式,围绕下游市场的开拓,探索基金化、结构化配资等模式,金融手段运用纯熟。以下几种创新模式比较有代表性:

  1.“金融中介+投融资”的模式。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人、服务商合作,三方共同尽调定价收购。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提供资产管理、咨询、投融资杠杆服务。这个模式的核心是要大力发展不良资产中下游市场,培育有专业处置能力的经营者,资产管理公司充当批发商、投资人、融资人的角色。

  2.“基金+产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解决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长期资金不足和成本累计问题。通过设立基金、发行产品,资产管理公司可以跟投小部分资金,大部分运用市场的资金,也可以配杠杆,抵押债权。不良资产处置可以外包,充分利用市场的处置运作能力。

  3.“产业并购+金融杠杆”模式。对于单户危机企业,如果有产业升级换代和产品适销对路的机会,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债权债务重组(如削债、展期、债转股等),对并购者进行杠杆融资,对项目进行追加投资,让债务企业获得重建与再生的机会。产品升级换代后,把坏企业变成好企业,避免简单破产。


寻找企业债务重组金融专家

XML 地图